原標題:成都將打造十大文化遺址公園
《成都市“十四五”文化廣電旅游發展規劃》出爐
昨日記者從市文廣旅局獲悉,我市發布了《成都市“十四五”文化廣電旅游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到2025年,文化鑄魂、文化賦能和旅游為民、旅游帶動作用全面凸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極核城市和全省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的引領輻射作用全面增強,城市文化繁榮興盛,文化創造活力持續增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三城三都”國際美譽度、全球影響力持續提升,人文成都更加彰顯中華文明、巴蜀魅力、時代精神,世界文化名城彰顯新魅力。
13章節全面梳理
文化廣電和旅游發展“路線圖”
《成都市“十四五”文化廣電旅游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全市文化廣電旅游發展的思路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指導成都未來五年文化廣電旅游工作,不斷開創世界文化名城建設新局面的工作指南。
規劃分為發展基礎、總體要求、優化完善空間和產業布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傳承弘揚天府文化、打造廣電視聽發展高地、高水平建設世界文創名城、高標準建設世界旅游名城、高品位建設國際音樂之都、構建現代文旅市場體系、加強對外交流與傳播、筑牢文化廣電旅游發展生態保障、保障措施13個章節,全面梳理了成都文化廣電和旅游發展的“路線圖”。
2020年文創產業
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
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市文廣旅事業發展繁榮向好。文化事業日益繁榮引領社會風尚,博物館體系更加健全,博物館數量全國第二、非國有博物館數量全國第一;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示范區、公共文化服務大數據應用文化部重點實驗室。廣播電視健康發展制播體系日益完善。
文創產業實現突破成為重要支柱產業。2020年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1805.9億元,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新文創活力指數排名全國第一,為國內“手游第四城”,誕生了以《王者榮耀》為首的現象級手游,電競產業等新業態快速發展且具有較大潛力。
旅游業邁向高質量發展良好局面。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總人次達2.8億,總收入突破4663.5億元,接待入境游客381.4萬人次,分別較2015年增長46.6%、129%和65.8%。旅游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GaWC世界城市排名從第188位躍升至第59位。國際音樂之都建設初具影響。建成城市音樂廳、四川大劇院、露天音樂公園等室內外大中型演藝場所37個,推出了平樂、白鹿等特色音樂古鎮,音樂主題酒吧等小型演藝場所突破1000個,全市各類專業演藝場館達60個,座位數突破40000座。2020年全市音樂產業產值達501.71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文商旅體融合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五個“顯著增強”描繪藍圖
力爭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6%
《成都市“十四五”文化廣電旅游發展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市歷史文化傳承力將顯著增強,我市將打造出東華門、邛窯、寶墩等十大文化遺址公園,爭創1—2個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一批國家(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公共文化服務力顯著增強,公共圖書館、文化館100%達到國家一級館,著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博物館之城和世界博物館強市,引進國際國內精品舞臺藝術、美術展覽等年均增長20%,形成城鄉一體、區域聯動、均衡協調和社會多元參與的公共文化發展新格局。
文旅產品供給力顯著增強,力爭接待游客總人次年均增長12%,入境游恢復正常后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年均增長8%,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成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和四川省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核心支撐。
文旅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文創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2%以上,音樂及其相關產業年產值實現突破性增長。旅游業體系更加健全,旅游設施、服務質量、市場管理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力爭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6%,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天府文化影響力顯著增強,天府文化內涵得到深度挖掘和大力弘揚,大熊貓、大遺址、青城山一都江堰、成都美食、三國文化、詩歌文化、時尚都市等具有天府文化特色標識的國際識別度、美譽度顯著提升。
記者 王嘉